毛周角化症好发于上臂、股外侧鬓角部和臀部,部分患者可波及腹部。皮损为针尖到小米粒大小与毛孔一致的坚硬丘疹,互相不融合,顶端有淡褐色角质栓,内含卷曲的毛发,剥去角栓后可见漏斗状小凹陷,但不久又在此凹陷中长出新的角栓。丘疹的炎症程度不一,可无红斑或有明显红斑,后者易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。
多发性针尖大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主要分布于上臂,股外侧及臀部,有时可见面部损害,尤其在儿童多见。毛周角化病的损害通常在冬季分明,夏季好转。毛周角化病的发病的主因不明,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。毛周角化病主要影响美容,有时导致瘙痒,较少数病人导致毛囊脓疱。
皮肤干燥,有毛囊角化性小丘疹,密集成片,触之粗糙似锉刀状,呈正常肤色或淡红色,严重者更为褐色。主要分布发生于双上臂外伸侧,对称性分布,病情重者也发生于双大腿伸侧或臀部。皮疹数目较多,对称分布。受累部位有特殊的粗糙感。皮损冬季加重,夏季减轻。一般无自觉症状,或有轻度痒感。
常发病于青春期发育的少男少女,冬季病情稍重,夏季病情减轻,冬季常伴有皮肤瘙痒症。常好发于病人的双侧上臂、双侧大腿,有时还会发生于背部等皮脂丰富。患处皮肤可发生小丘疹,这些小丘疹多因毛囊角化而产生。丘疹的顶部有灰色角质,由浓缩的皮脂和毛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产生。
ede:field.body/}